民国杭州有哪些书法家?
张宗祥(1893-1964),字伯英,号筱斋、晓斋,浙江杭州人,祖籍海宁。现代书法家、藏书家。 父亲张荫桓是晚清名臣,曾出任光绪帝师,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由于家庭原因,张宗祥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对古文字学、文献学颇有造诣,工于诗文、书画。他15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20岁时被京师大学堂派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门学习法律,获学士学位。归国后先后任教于京师同文馆和两湖书院,任职满清内阁中书。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科长兼秘书。
1928年入国民政府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毕业后任职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级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往重庆,任军令部次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张宗祥的书法作品主要有《道咸以来朝贺礼单》《乐善好施》等。前者是清末皇帝赐给大臣们的手写敕命,后者是在赈灾活动中写的扇面。这些作品都表现了张宗祥和当时大多数文人一样的立场:拥护清朝灭亡、新政权成立,并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陆维钊(1897-1980),字友清,晚号松窗,浙江嘉兴人。现代书法家、教育家。 祖父陆润庠是道光状元,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陆谦章官至翰林院编修。陆维钊早年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国文系。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系,次年赴日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哲学。他在日本期间,深受佛学影响,开始钻研书法,得欧阳询、褚遂良、钟绍京等人法帖精髓,并注重将书法与绘画结合,创造了“行书画”。其书法笔力遒劲洒脱、刚柔并进。
抗战爆发后,陆维钊应浙江大学之聘前往任教,兼任艺术系主任。他创办《永桐堂艺演》,培养美术人才;出版《美术全集》,收集历代书画作品汇编成册;还创作了大量国画和书法佳作。其中,草书《治平草堂碑铭并叙》入选1943年成都举行的首届国内书法展;1945年参加杭州举办的全国第一次书展,作品行书四条屏《书谱》及《临颜真卿多宝塔碑》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