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字五行属什么?
“茎”的繁体字是“莖”,在《康熙字典》中,“莖”字的释义是这样的: 可见,“莖”字在古代属于“艸部”,也就是现在的“植物部首”。而《说文解字·艸部》对“莖”的解释是这样的: “莖”字今属于“艸部”,其实古文字中的“莖”字是从“竹”部出来的。许慎认为“莛”、“筳”都是“莖”的字形演变。然而,这种观点并不正确。现在可以来看看“莖”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了(如上):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莖”字的字形经过了“竹”—“艸”—“木”的转变,其中“竹”和“艸”部都有出现,而许慎显然是把二者都误认为是“莖”字的根源了。其实,“莖”字的源头应该是那个像竹子形状的“艸”旁。
我们再来看几个含“莖”的字形(如上): 这几个字都是“艸”部的字,且“艸”字底部的笔画都与“莖”字一致。由此可以推测:当“艸”变成“木”时,底部的一撇可能变成了最后一笔。我们给“莖”找一个五行属性的归属应该这样:“艸”部的字五行属木,变“艸”为“木”后,五行属土。 当然,找“莖”的五行属性这样找到最终含义就可以了么?并不是!因为很多字,我们在分析它的偏旁所对应的五行属性时,往往是需要结合整个字的五行的。
比如“苓”字,《说文解字》中说其从“苓”。然而这个“苓”却是一个“病字头”,“病字头”的五行属性为火。于是就给“苓”的五行属性带上了火的色彩。再如“芬”字,《說文》中説爲從“艹”得聲,其艸部之字本屬木,而變爲“艹”後,五行屬土。
所以判断带有“莖”的字五行属性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整个字的五行来判断。不然就会犯“单一判型”的错误。 我在这里把“屮”和“艸”两个部首的字单独列出,是因为它们在古代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屮”代表刚刚生长的草木,“艸”代表已长的草木。
现代汉语词典中,“屮”部字的解释往往是这样写的: 而“艸”字呢?是这样的: 所以,根据两个字不同的含义所在,它们的五行属性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