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边旁耀怎么分?
从“五”这个概念开始说起,《说文》释之为:“五,虚字也;夏后氏运历五德,周成五终是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故也……”这就是说,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把一昼夜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每五天为一周期,循环往复。到了第五天,就称为“五”或“五日”了。如《尚书·尧典》有“日中星鸟,以殷仲春”之语,意思是说,当太阳行至中天的时候,鸟儿就开始飞翔,这时已经到农历二月十五了——这是古人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制定“日历”的范例。又如《礼记·月令》中有“季冬行夏令……其帝颛顼,其神祝融,其虫鳞,其音羽,其色赤”——这是用五行学说给“十二月令”定位的实例。
五行说的核心就是“相生相克”,即所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里需要略作解释的是,这里的“克”并不是“战胜”“打败”之意,而是指“克制”“约束”的意思。也就是说,五行之中的某一行对另一行的制约、管控作用。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区分行与方位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天干”只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却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因此天干必须配合地支使用才能完整地表达出一年的阴晴圆缺、四时交替。而地支本身又是按顺序排列的,于是五行就必须在方位上有所体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