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字五行属什么?
【诗】的读音是(sī),它是汉语中唯一的一个无意义声符的字;它是一个典型的形声结构,表示意义意义的部件为「矢」,表音部分为「詩」。 「詩」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如下写法,可见其与「矢」有关: 从以上写法可以看出,「詩」字的中间一横为箭头形状。而「矢」在甲骨文中也常写成这种样子: 所以,「詩」中的「矢」就是箭的意思,那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指射出的一支箭了——当然,现在已看不到古人射箭的样子,但我们可以凭想像。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古人在一个宽阔的地方摆下阵势,一方用弓箭向对方射击,另一方躲闪、还击的情形:这就是《广韵》说的「以所射之物名之為詩」(用被发射的东西来命名)。因此,「詩」的第一义项当指用弓箭瞄准目标进行射击,又引申指放箭、射箭等动作。所以《说文解字》中说“射,諸侯親君之禮”是指天子或诸侯亲自参加狩猎的仪式,是一种祭祀活动。 既然是用弓箭做攻击,那么肯定会有防守的动作,于是第二义项就引申出来了,即指防守。如《周礼·考工记》曰:“攻金之工七,矢为其中之一焉。”就是说古代制造兵器有七种工匠,其中制作箭头的就是一工种。
第三义项就更好理解了,即指被射中的物体,也就是箭靶子了。不过此时仍保留了第一义项的「矢」意,所以这时的「詩」和「矢」是两个词了。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公有妙才,故远相咨问。君今少问,而多求道意,恐不益此诗意耳!”就是说谢安对王羲之说:你很有才华,所以才来问你。但你只问了很少的问题,却提出了许多关于修道的想法,恐怕不适合你的诗词吧!
第五个义项就很现代了,即指诗歌、散文之类的作品。其实,在《诗经》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诗歌创作,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给这类文学体裁冠名罢了。《诗经》的作者们将一些优秀的诗篇收集在一起,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并配以一定的曲谱加以演唱,这才有了后人称为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