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壁奇石有价值吗?

甘健会甘健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九龙壁是1398年(明洪武元年)旧紫禁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辽、金紫禁城,于1925年定名为紫禁城)内建殿时的遗迹,至今已在公元600余年。九龙壁的石材是用山西平阳府的一种特有岩石———和平铜铝矿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色调纯正,不易风化,是理想的建材。但是,这种石材很薄,虽然经过精心设计,在建筑时还是出现了裂缝。于是,后来有人用这种矿石制造出了九龙壁。

那幅画是从右至左欣赏的,先见九条飞龙,各有各的动作和神情。第一龙在翻腾,第二龙在伸展身躯,第三龙的躯干抬起来,云中有两个小金龙在玩珠,第四龙在翻滚,第五龙俯冲下来,第六龙昂起头来,第七龙摆动着身体和尾巴,第八龙卷云而升,最末一龙升腾而上。九条龙的眼睛都用珠子做了装饰,有金光灿灿的感觉。龙身上有许多纹饰,身上的卷云纹、九横鳞、五爪、火焰爪……。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头上的肉髻上卷,眼睛紧紧地闭着,嘴巴微张,有呼之欲出的意味,仿佛正要喷云吐雾;九条龙的四肢有些许的颤动,似正在驰骋穿行;特别是当阳光照射到九龙壁时,九龙壁会焕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不得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

最巧妙的是:这座长约29米、高2.5米的九龙壁,却不是一块完整的玉。而是由150块正方形的小玉砖砌成的。据说每块小玉砖边长为35厘米,厚5厘米,用5毫米厚的铜板糊了以后,打磨得薄如蝉翼,细入毫厘。尤其是九个龙凤的造型十分生动,那流动的形态,卷云的纹饰,都十分细腻逼真,而且,龙身与龙身之间有的粗如坛口,有的细如酒盅,琢制时用玉工精巧的“解玉砂”揉捏而成,玉砂不融不散。

从艺术欣赏角度上看,中国龙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伏羲文化与炎黄神话为代表,龙表现为神秘莫测的灵物和灵台神化的产物,龙只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幻想象;第二阶段在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之中,龙已经开始兼具动物的形和神,但主要还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神物;第三阶段从汉朝始,出现了真龙天子,龙遂有了人间的权力象征,并且把这一传统延续到今天。

据《辽史·道宗本纪下》记载:“重熙九年,龙见于钓鱼山”,据此可见,在1030年(即辽重熙九年)龙已存在于钓鱼山。从地理山水名胜的角度来说,钓鱼山因山形酷似鱼而得名的,山顶平整而宽阔,是举行大型仪式和表演、游玩的地方,下面立有御碑亭,亭内石碑上刻有辽道宗耶律洪基的《钓鱼之歌》。御碑两旁,石马、石麒麟、石羊、石獬豸排列左右,还有古制之龟,四灵之凤凰等。而在明代,又增建了东、西、南三门,仍保持完整的只有中门。自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葺东、西、南三门,并改建城堞为炮城,增设瞭望台之后,钓鱼城遂成很有规模的军事城堡。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