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里有19个什么?
这个问题有趣而又有点难,需要一点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纸币上的符号,它们是这样的 100,50,20和10元面值的人民币上分别有4、3、2和1对符号,一共是10对。而5元面值的则是5个。所以总共有19个。 这19个符号是怎么得来的呢?其实它们的来源是一个古老的计算工具——割圆术。(用现代数学语言描述就是“把圆周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求和”)。
割圆术用来计算圆周的面积,它把圆周划分成若干等分,每一等分再划分成若干更小的等分……如此反复进行,最后得到圆周的长度和面积。 利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长的过程如下。取一个圆周长度为2π,把它分成两半,就得到两个半圆,每个半圆再划分成两条弧,这样原来的圆周就被分成了4条弧;再把每条弧平均分成两段,就得到了8个扇形;最后把每个扇形的尖角划掉,就得到了8个三角形。这样原来一个圆就变成了8+8+4=20个图形。
把这些图形的面积相加,就得到了这个圆周的面积。 而如果我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小数点后面四位,那么就只得到近似值π≈3.142。可见,这种计算方法是非常精密的。 那么什么是“割圆术”呢?它是这样进行的。以直径为单位长度画出若干弦,然后把所有弦都往右移动一位单位长度,就得到了一个新圆。重复这个过程,就得到一串大小不同的圆。这些圆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所谓“杨辉三角”。
在杨辉三角中,最上面那一行的数字就是1到10的对数,而下层每行的第一个数字都是上一行各数的算术平均值。把前10行所有数的算术平均值,就大约等于圆周的周长。 除了用割圆术来求圆周的长度外,它还有个妙用,可以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由于篇幅太长,这里就不贴出来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索“割圆术 勾股定理”。
19个符号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