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退市原因?
1953年,中央决定发行新币,也就是第二套人民币。当时全国经济刚刚开始恢复,物价水平仍然比较高,所以央行在制定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率时,规定旧币全部收回并统一销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率为1美元对4元人民币。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执行,有一部分旧币流到了社会上。这些纸钞虽然是印刷品,但具有极强的收藏价值,目前一枚普通贰佰圆纸币的价格就已经高达数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开始发行,主币有1分、2分和5分三种面额;辅币有1角、2角和5角三种面额。其中5角的正面图案是工人和农民,背面是牡丹花;1角的正面图案是工农兵形象,背面是菊花;5分的正面图案是铁路建设场面,背面是宝塔山;2分的面值比较少见,只有2种,一种是在1976年为纪念毛泽东逝世发行的,另外一种是1984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发行的。这套人民币的设计风格与第一套人民币明显不同,更贴近人们日常的生活。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套人民币增加了面额为元的票券,后来还在1962年和1964年间增发了三种大面额钞票,分别是对折后为元的50元券、对折为元的100元券和10元券。这四种"大额币种"由于面额较大,流通使用不便,加之发行量较少,目前在市场上十分少见。 由于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时间离现在比较近,又曾大量回收流通的旧币,所以市面上基本找不到第二套人民币了。这也使得第二套人民币的收藏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尤其以1960年至1964年发行的三种"大红袍"最为珍贵。这三种"大红袍"分别是50元券、100元券和10元卷,因其票面色彩丰富、线条明快,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爱好者们尊称为"大红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