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周是多少个月?
“30而立,40不惑”,这里的“十四”其实不是指的虚岁十四,而是指实足年龄十四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中的“三十”也不是特指三十岁,而是指三十这个年纪,立在这里是成年之意——这里说的“立”是“成年”“成长”之义而非“成立”“独立”之义(“独立”的意思在古代更多指的是成年男子); 同样,“四十不惑”中的“四十”也指的是四十岁的年纪而不是四十一。这是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的年龄概念,不同于现在的“过生日”的概念——现在的人过了生日就得长一岁,而在古汉语中并不是这样。
在古汉语中,表示年龄往往用“岁”或“龄”——“三岁幼童”“十三岁少年”,而表示月份则用“月”“弦”,所以月经常和岁配合使用。例如《孟子·梁惠王》:“十五年矣,吾祖未之见。”这儿的“十五岁”就是今语的“十五周岁”。又《左传·庄公八年》:“齐侯生而不辰,日蚀。”杜预注曰:“十九日有食。”这也是说十九岁。
至于“三十而立”……其实孔子这里并没有明确地说“三十而立”是指三十岁,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孔子的“三十而立”是在夸耀自己的祖国鲁国的人口之多、民风之淳——这当然是很值得骄傲的事,但是跟“个人成长”关系并不大,更不可能说是“个人责任”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