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京字属什么?
“五音”“六律”与古代乐器 五音,中国古代乐学理论术语。指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音阶,或称全音。以五音构律。 《国语·周语》中提到了五音的名字和它们的位置关系。
春秋时期燕国乐工高张在演奏乐曲前,先弹一个调子,问蔡邕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蔡邕回答说叫做《文王操》;又问这个曲子的结尾是什么调式,蔡邕说这是商调式。
宋代朱熹在注释《礼记·郊特牲》时提到:“宫谓之君,商谓之事,角谓之客,徵谓之君,羽谓之劳。”将五音与人际关系联系起来作比喻的解释。明代杨慎在《升庵集·雅乐》中则对五音的调式属性有了更明确的叙述:“凡曲皆以宫为首,商为脊,角为腰,徵为尾,羽为足。故曰‘五音分律’。”
汉代成书的《礼记·月令》篇中记载了当时统治者在仲春和季春时节(阴历二月,三月)举行的大合乐仪式,其中描述了乐师们演奏的曲目名称和所用的乐器,这些曲目都属于五音之律。 西周中期,王室势力衰退,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为了鼓舞士气和进行思想统治,各国都建立了军乐队。军乐队中除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外,还使用埙、篪等孔管类乐器以及鼓、铎等鸣响类乐器。
战国以后,乐器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的乐器陆续出现,乐器演奏技巧的提高也为新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条件。据载,战国时期齐国都城的街上就有卖竽的人。可见这种乐器当时已经广泛流传。从出土文物看,战国时期齐国的乐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1977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具保存较好的箜篌。这件箜篌长达2.5米,由框、弦、柱三部分组成,与现今的箜篌基本相同。
西汉时,民间已用箜篌作为演奏工具,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曲家和器乐演奏家,著名的琴师马融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桓谭在他的著作中谈到了当时一些出色的乐工,其中不少人能弹奏数十首曲子,而且还能边弹边唱。
他们所弹奏的曲子不但保留了古代诗歌的音乐性和歌唱性,而且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种具有歌词和旋律的曲子,就是后世歌曲的雏形。 东汉末年,相马尚乘部大夫梁鹄,善作草书,又能演奏箜篌,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他的儿子梁矩继承了他的专长,也是个有名的书法家兼琴师。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儒学的衰落,人们开始普遍接受道家“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倏忽而已”(《庄子·养生主》)的思想,开始注重养生延年,乐不思蜀。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琴师和琴谱。笛、箫、笙、鼓等传统乐器在这一时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
唐代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建设空前繁荣的时期,也是音乐文化大放光彩的时代。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无一不展现出这个时代绚烂多彩的文化面貌。唐初,宫廷中设置了指挥教坊、管理音乐的官职。教坊中的乐工和宫女都是专业音乐表演人员。由于她们的装束是头戴幞头、身穿窄袖短袍,所以又称“幞头娘子”。她们不仅在宫廷中表演,还要充当皇帝和贵族们的随从,在骑马出行时演奏乐曲。唐代诗人李贺在诗作《苏小小》中生动地描绘了“幞头娘子”群舞的场面。 唐代的民间音乐也十分兴盛,各种曲调动听有趣。
唐玄宗曾先后让张旭、颜真卿、怀素等人临摹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金刚经》,准备刻石印行。但三人所摹拓的本子始终未能令玄宗满意。最后玄宗亲自提笔,写了“金刚般若经”四个大字赐予怀素,让他镌刻在石碑上。这块镶嵌有唐玄宗墨宝的摩崖石刻至今犹存于湖南长沙市东山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