莿五行属什么?
“刺”字是一个部首,属于“刺部”(《说文》中的说法)或者“朿(cì)部” (《康熙字典》中的说法)。在汉字中,属于“单一结构的单人旁”。由于这种字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因此其本义应该很早以前就有了。
那么“剌”字的本义是什么?根据《说文》的解说,应该是“剌,手刭也”,也就是用刀子捅、用手砍的意思。金文的字形,是在“刂”的旁边有一个双手形,表示用刀子从两边刺;小篆的字形,在刀刃上添加了三个点,应该是表示血滴的意思;而楷书的字形,则是直接取法于小篆,并流传至今。
用刀子刺,肯定不是好事,因此这个字也常常含有贬义。如《礼记·檀弓下》中就有“君赐食,弗食,君问其疾,弗告,非君之赐不享”的说法,意思是说,国君赏赐食物,如果不喜欢吃,就不要吃,国君询问病情,如果不告诉实情(身体不好),那么就是故意向君主隐瞒自己的疾病,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不恭”“无礼”的表现。
同样,用刀子刺,也有凶悍、粗暴的意思。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有“猛虎善斗”一句,朱熹注解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喻人多狠恶而刚暴,如虎之凶猛”。又如《礼记·礼器》中说齐桓公“有霸王之志”,郑玄注解说“志欲害伤于人”。
不过,“剌”字除了表意文字的外形像刀子,内部结构其实与刀无关了。现在人们使用的拼音文字“剌là”并没有继承“刃”部的意思。至于“剌cì”,只是古代制造“矛头”“箭头”的一种专用语言罢了——当然,现在的武器制作已经不再使用这样的造词方式了。于是,这个字现在的含义已经非常广了:凡是从外面刺进来或者突然发作的东西都可以用“剌cì ”来表达,如“刺耳”“刺客”“针刺疗法”“刺激”“刺痛”等等。而“剌là”则往往用来表达某种突然的发生过程,如“剌眼”“剌脸”“剌心”“剌骨”以及“刺探”“刺入”“刺青”“刺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