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征稿怎么这么乱?
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了,其实不仅是当今如此混乱不堪,往前的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都是这样子的了。 就拿当代的篆书来说吧,因为启功先生的缘故,篆书一度成为书坛最为热门的字体之一了,但是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的呢?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当时的中宣部部长姚文元先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叫《评水浒传研究中的“硬抠字句”》,里面主要谈的是当时学术界对《水浒》的研究存在一种不好的学风——“硬抠字句”和“咬文嚼字’。
在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体;还强调指出:对于艺术作品,不能采取形而上的主观唯心论的态度,把“意”看成是第一性的,而否定艺术的客观性。 这就为后来一大批的书法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到了八十年代初,大批的书法家开始创作起“篆隶楷行草”这五体书的作品来,其中又以草书和篆书的作者比较多,楷书和隶书则比较少见一些。
因此我们看到的当代的书家作品里,无论是书协主席还是普通的社会成员,他们的篆刻作品大部分都是篆书,并且都以小篆为主,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去选择以大篆或者是金文入纸;至于说甲骨文的书法作品则是极少见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受到了当时的理论影响,觉得篆书比较容易学习,于是他们就都去学习起了小篆了。 而那些喜欢写大篆以及金文的人要么就是放弃了这种尝试,要么就是直接选择了放弃书法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