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五行属什么?
1.《说文》:“蕴,积也。”段玉裁注引郑玄曰:“谓积聚物者,此篆文与‘累’同。”又引张揖曰: “谓积聚之藏。”故“蕴藉”一词有“蕴藏、积蓄,含而不露的意思”。 2.《广雅·释言》:“蕴,藏也。”王念孙疏证:“蕴之言蕴,谓含蕴而藏之也,故《论语》曰:‘其容蕴。’”
3.《正字通·心部》: “凡物聚蓄曰蕴,积聚曰蕴,蕴积曰蕴”,即上文所述第一义;又“包藏不露曰蕴”,即第二义。因此可以说,“蕴藉”“蕴含”“底蕴”这三个词都有两个义项——本义和引申义(或假借义)。
4.下面分别解释三个词语在本题中的含义。
a)蕴藉(jìe) ①文辞简炼,不繁复冗长;含蓄不尽。例如柳永的《玉蝴蝶》:“感恨此意今冥冥,对景难排。别燕殷勤,歌声细乱,妆颜相背。红烛影回空恨满,坠花狼藉酒阑时。暗尘笼,独客忆山家,蕴藉多。”上句用“艳语”写出了离别的场景,下句以“蕴藉多”与上一句的“恨满满”相对应,将别离时的愁思表达得委婉细腻,含蓄而有余味。 ②谦和有礼,不拘束。例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千丈悬崖削断刀,滔滔江水向东流。由来功名在何处,唯有渔翁上岸头。”诗中描述了西塞山的高耸峭拔,隐含了对功名的蔑视之意。
b)蕴含/蕴涵 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指内涵。通常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例如上面提到的西塞山的“高峻”是外形特征,也是诗人眼中的“蕴含”之处。
c)底蕴 本意为深藏于体内的气血。比喻事物的内在本质。亦作“蕴底”。 如宋赵师侠《临江仙·寿杨仲远》:“松筠岁久常坚劲,精神蕴底堪夸。” 又作“蕴底”,如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卷之三引周德清词序:“余幼习吟咏,颇得歌法矣。迨年及强仕,游於燕齐之间......每遇知音蕴底,无不欢然慰洽焉。”
5.从以上几个义项可以看出,“蕴籍深厚”是说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内在的精神品质都十分优秀。 6.至于“文化”二字,不必赘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