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怎么分版本?
在浩瀚的收藏品类中,古币收藏一直是一块难得的净土。一枚枚铜钱历经沧桑,见证了历史,有的上面还有清代皇帝的印迹。“钱”字最简单直观的解读就是钱币。从布币、刀币、方孔钱等原始状态的中国古钱币到清末的带洋文的大清金币等清末外国货币,再到近代的袁大头以及红色政权的钱币,中国的古钱除了具有使用价值之外,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收藏价值。
钱币是流通中的电子,是商品交换的工具,本身有自己的价值,但这个价值不是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它的衍生意义和它在一定时期内而体现出来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一辆它的经济价值和收藏层次。
“袁大头”在钱币收藏界被称为“名分最大、流通时间最长、存世量最大”的银元,近百年间交易频繁,但近年来的价格却不断攀升,成为中国银币升值的快车道,其中缘由不仅仅因为它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的铸造数量和流通时间上均处于历史顶峰。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政府明文规定:一圆银币重量须达到26.86克,成色为90%;2角银币重量为13.64克,成色90%;1角银币重量为9.32克,成色为89%。该版本铸造时间共有10年,铸造厂有近20家。
1915年,袁世凯称为正式大总统,宣布要铸造新币以代替“袁大头”。于是,各省造币厂开始锻造新的国币。然而,还没等这些新国币出炉,二次革命爆发,新国币就此搁浅。“袁大头”停铸。
1917年的张作霖和1928年的北洋政府,曾经想把这个币种持续下去,但还是因为政局变动而中断。一直到了1996年左右,“袁大头”的铸造又恢复了。但是,当时是为了回收废铜废铝所造,没有面额,材质为铜锌合金。
至于市场上常见的“袁大头”收藏品种,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普通版;二、签字版;三、共和纪念特制版;四、纪念章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