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有收藏价值吗?
价值应该是由多方面决定的,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研究价值。 任何文物,如果仅仅从经济价值来看待的话,可能都不值得花太大价钱购买;但是如果从文化或是历史等方面考虑,其价值就难以估量了。书籍也是如此。
目前,从商业角度来考虑,最值钱的古籍是乾隆时期的刻本和影印本。因为乾隆皇帝很喜欢儒家的经典,他在位期间,曾命令武英殿开设经馆,用武英殿藏书和御用雕版刻了许多儒家经书,这些经书的版本被称为“乾隆蓝本”或“程朱所订”本。除了经馆外,乾隆还命人把《十三经》《二十四史》及宋元明清各代文集都翻刻一遍,并规定此后各地所建书院只能读这些经和史,其他书都不用买了(清雍正时曾下诏不准民间私藏康熙年间以后印制的科举闱卷,其实也就是禁止私人流通钱粮,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禁书”)。
除了清代的刻本书籍外,价值较高的古籍还有南宋时期的刻本、金刻本以及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印制的一套《资治通鉴》,这套《资治通鉴》现在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里,是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上述这些古代刻本的书籍外,还有些古籍也有极高价值,例如明代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这版本的三国演义比孙吴本要早很多,而且文字较为完整;再如嘉靖本的《水浒传》,这也是较早的水浒版本之一。宋朝时期出现的刻本《战国策》和《庄子》也很珍贵。
不过以上所说的都是古籍中的贵重物品,但毕竟是基于文物本身的价值来判断的,并不反映文物的真实市场价格。毕竟文物艺术品市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一类文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往往相差很远。所以一些很普通的古籍也有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某些研究来说,这样的古籍往往是不可替代的。 举个例子,我在几年前曾以很低的价格购买到一部民国时期的抄本《醒世姻缘传》,这个《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明朝的小说家“西周生”(姓名未知),虽然这部小说是明朝的作品,但是却一直刊行于清朝,直到辛亥革命后才由北京的重光社据民国初年首都书店本而重新刊印,因而这部小说也带有相当程度的“清末”气息。
之所以说这部抄本《醒世姻缘传》有价值不是因为其文学史意义(虽然这部小说是古典长篇小说的压卷之作),而是因为其语言特色。我偶然间发现这部抄本中有几处错别字,将“醉”误作“zui”,将“载”误作“再”,将“至”误作“直”等等,而这些错别字却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因而可以断定此部抄本是现代人的错别字集。
通过对比我手边的另一个同版本、但印刷更精致的本子,我发现这些错别字大多相同,可见此错非出自一人之手。由于现代汉语经常使用“错别字”一词,所以我怀疑这是近代某文人所作的错别字集,用来讽刺不正确的汉字书写方式。可惜这本书没有署名,我也无法找到其它的证据来证明我的猜想。不管怎么说,有这样的一个猜想总比完全没有要好,不是么? 所以说,决定文物价值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单纯地凭经济价值来决定取舍。至于楼主提到的帛书,我想说的说,先秦时期的帛书很多,有的很有价值,有的却毫无价值,完全取决于内容。而对于战国楚简来说,有些东西因为有文字重复的缘故,反而价值不大,比如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中有“德”“道”“太一”等13个“水”字,而《五行》篇中却有59个“水”字,这两篇简文若对照起来看,便可相互补充,其研究价值自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