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番,屯也。从人,从田”。清代段玉裁注云:“凡声之加者,皆谓之声,如‘潘’谓之‘番’是也。此屯字之本义矣。引申为遍、为转。‘王在周浦,其舟往还,屡周於浦,曰番’者是也。又引申而专为人名。《春秋·僖二十四年传》称晋荀息帅师营洛,遂见周襄王,拜焉,曰卿不复番矣!是也。”“藩”字的本义亦是指篱笆之类的屏障,后来才引申为“藩属国”的意思。
上述诸例表明,“番”的本义是“守”、“屯兵”,并由此引申出“巡行守护”、“反复、循环地做某件事”等含义;而“藩”的本义则是用竹木或铁条做成栅栏,用来作屏障,防御外敌。 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往往一个字会兼有多种用途。例如“文”字,原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借用来表示“文字”,再后又引申为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文化或学问。
“番”字也一样,最早指的是驻守在边疆的军队(即“戍边”),后来又比喻边境以外的领土——当然,这里“边境以外”的概念要比今天所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宽泛得多。再后来,这个概念就又虚化了,变成了跟现代汉语的“外国”差不多的意思了。同时,因为古代中原王朝以天子自居,所以“蕃”又指天子直接统治的领土(秦以后,中原王朝的权力中心逐渐南移,“汉地十八省”的概念逐步形成,所以古书上所谓“藩属”大多其实是“汉地藩属”)。
“胡、夷”等词也就带有“番、藩”的这些含义了。 不过到了近代,随着中外交通的日益频繁和西方列强入侵的急剧加深,“番”字又多了几个新意:
①西洋人及印度人的古称。(《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又笑道:‘外藩王爷定亲来了?’”)
②指外国,外国人。(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今则南洋、波斯、越南、高丽,番邦错出。”)
③特指日本国。(鲁迅《药》:“大人们……一叠连声,喊道:‘救火啊!’救火的大抵是外国人,也不多,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