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球队靠什么赚钱?
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决赛结束后,法国队球员兴奋地涌向马拉加尼亚的球场,庆祝他们历史上的首冠开始,我们已经知道答案了——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据统计,本届大赛官方赞助收入高达3.1亿美元,而全球收视费达到57亿美元(约407亿人民币)。这些数据相当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五倍,远超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另外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阅读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赛事的转播权向来是最赚钱的商机之一,而本次世界杯也延续了这个传统,据称央视体育独家购买了国内转播权,花费不低于50亿元,而海外转播权更是创下纪录,在美国当地就有超过1亿人通过不同渠道观看本届比赛,可想而知商业价值有多高。 而除了传统的媒体外,各大视频网站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夺球迷眼球,比如腾讯就联手优酷、爱奇艺以及哔哩哔哩共同直播本场赛事,而抖音和微博也全程转播世界杯盛况,足以看出这场全球盛事的吸金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合作伙伴可是门技术活儿。毕竟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品牌影响力、目标客户吻合度等等因素都关系到合作的成败。而从世界杯赛场外,我们也已经能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 以可口可乐为例,作为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饮料品牌之一,可口可乐此次世界杯之旅可谓“壕无人性”,据称仅在俄罗斯境内就投放了超过39万块的广告牌,还独家购买了梅西穿阿根廷队服的广告时间。而这样的大手笔显然已经提前收获了可观的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比赛的激烈进行,可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却没有坐视不管。据称为了抢夺啤酒消费群体,百事可乐联合国内两大酒业巨头五粮液集团和青岛啤酒集团,推出“赢球嗨皮”主题营销活动,打造足球+啤酒的新玩法,从中分走一杯羹。 汽车、手机、游戏等诸多领域也都纷纷加入战场,或联手权威媒体,或另辟蹊径,借助互联网优势,力求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拔得头筹。
但凡事总有例外,也有不少企业掉进了“坑里”——以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命名的“孙正义法则”曾一度成为商界传奇,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也在世界杯上折戟。 据称孙正义为讨好日本人,特地购买了不少的海外转播权,却没想到世界杯最后赛程却被日本队打了个措手不及,转播收益相当有限,甚至还不如中国的一支俱乐部球队。而更让人哭笑不得是,即便日本队最后一场拼搏到了最后一刻,却仍然未能拿下冠军,让孙正义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