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五行属什么?
五行说中的“五”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所以没有“明属某行”或“缺某行”的说法 如《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书经·洪范》云“日月星辰,冰霜雨露,时若不行,刑具不必用也!”这里讲的“天”都是抽象的含义,代表的是某种规律或原理,自然不会是金木水火土其中的某一种。至于《礼记·曲礼上》“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已经具有了后世所谓的“五行”的性质,代表了五种物质元素,因此才有“明属火”、“缺木”等说法。但是,这已经是战国之后的观点了,和初唐徐坚所著的《初学记》不同,后者成书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并且李时珍本人在书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认为“木星行西而南,其形如木,故曰‘木星’;土星形圆,色黄,故曰‘土地’;火星赤,像形,故曰‘火星’;金星白,状圆,故曰‘金星’;水星黑,状如水滴,故曰‘水星’”,可见这个顺序也是古人观测出来的结论而非凭空想象。当然这些记载都不涉及五行生克的问题(按:水克火应该是不对的)。
总之,这种种记录都表明明代属于一个正常的朝代而不是某个元素的集合体或者缺少某些物质。如果真要是硬说的话,应该说它是金木水火土俱全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