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哪几种?
一、“书”的分类 1.篆书;大篆,即秦篆(又称小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用的文字标准。由李斯等人制订;小篆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创。
大篆包括金文(或称吉金文字,即铜器铭文)、籀文和战国文字等,是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中国的文字。 小篆是秦代官方规范文字的标准字体,也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汉字标准字体。 大篆是小篆的前身,但流传极少,主要发现于战国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又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 “书”一般指楷书,也称正楷、真书、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从汉魏到五代,一直流行至宋代。 2.草书 草书是一种字体,起源于汉代,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如云似雾,变化多姿。
草书可分为章草、行书、今草、狂草四种类型。 二者区别在于,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章草是隶书草化的产物。今草与章草的区别,主要是除部分笔画外都草化了,行笔亦较快。狂草,是在今草基础上发展形成,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特点是写得更草。
3.行书、楷书的起源及特点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识别,也不像楷书那样呆板生硬。所以,它是现今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字体之一。它的产生时间,据记载是在东汉末年。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其特点是将楷书笔画简单化,点画有钩,形态方正,横平竖直,笔画分布整齐而匀密;结体上讲究横细竖粗,左右对称;章法注重上下字间的呼应、连贯及疏密布局。 4.篆书、隶书的来历及其区别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推行大篆,但由于其书写效率低,且字形不够美观,所以在当时就产生了简化字体-小篆,由李斯主持制订。
隶书是秦代民间通用的文字,也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种成熟的汉字书体。因这种字体书写简便,而且形体优美,故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发展。 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线条不同:篆书中线条均匀,粗细基本一致;而隶书中的线条则轻重分明,轻重不一,粗细各异。
(2)波势不同:篆书书写时带有明显的弧形弯调,称为波势;而隶书则没有明显突出的波势; (3)笔画形状不同:隶书的基本笔画中,横折角呈方形,斜撇收笔处呈尖状,挑笔成挑勾……等等。 三、学习书体的建议 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进行学习,只要持之以恒地去练习都可以达到一定高度的。但是要真正学好一门,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以及不断的去突破自己现有的水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