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字五行属什么?
1.“亦”的繁体是“亦”“易”,古同“易”。《说文解字》曰:“亦,亦猶之也;亦亦,語之簡也。从丿從厶。厶,也。凡亦之屬皆從亦。”许慎认为“亦”就像“之也”——“之”就是助词“呀”“咯”“了”等,所以“亦”可以看作是“啊”“啦”“么”之类的语气词。
2.“亦”和“厶”构成“亦”(甲骨、金文中作“易”)。“厶”即“私”字的初文。那么把“厶”理解为“私利”——也就是许慎所说“也”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整个“亦”就是“啊!我也想要私利啊!” 总之呢,“亦”这个字就是个表音的词,是个语气词,表达的是一个感叹语气的音节而已。至于这个音节是什么意思,那是不重要的;而一旦用其本义则非常牵强附会。
3.关于“亦”的读音,《说文解字》中未明确说明。但是结合汉代文献来看,当时的读音应该是读[ʔi̯ək̚]或[ʔik̚]这样的入声。例如西汉贾谊的《新书·制民》中有: “今使天下遂平,百姓各得其治,家家富厚,人人欢欣,然犹不能止燕饮、声乐、游观、俳优、斗鸡。此又放其道而不能止。”其中的“止”通“只”,应当读[tɕʰɪp̚]而非现在的[ʨʰɿ˧˥]。可见这里的“亦”读的是入声韵尾为-p的支思摄开口三等韵(即现代的[ɐk̚])。
4.由于中古时期北方汉语发生次浊上变半元音的浊化现象以及塞音韵尾的脱落,从而使得这个字变成了一个清入[ʔi̯ɛk̚]或[ʔeʔk̚]的字形。但由于该入声韵在清代之前一直属于阳声韵而非入声韵,加之其与清入韵母相同,所以在语音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ŋ/n̩]的韵头附加现象,导致该字的读音分化成了[jæk̚], [jɛk̚](今河北方言)。
5.近代汉语时期随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国语运动兴起,“亦”的读音被确定为了[yɪɛk̚] (今日普通话)。这一读音继承了明代中后期的吴语发音,并扩散到了全国。同时期的粤语保留了清代的入声韵尾,所以今天广东人仍然能够区分入声韵[eːk̚]和阴平韵[e˨˩˧]的区别,因此他们听上去像是在发两个不同的音,但其实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舌位上的同一组声母在不同鼻化度下的两种发音方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