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曹的书法家吗?
说起这个“曹”字,我倒想起一个笑话: 有个同学名叫夏骏,有一次去上海参加书法展会,碰见一个老乡。这老乡一见面就打招呼:“哇!夏哥,你还来逛博物馆啊?”把他搞得莫名其妙:“什么跟什么呀……” “你还来逛书店啊?”那老乡打量了一下他身上的名牌,又问。 “哎哟!原来你是来看展览的呀……你带这么一本小书,能看得完吗?” 把夏骏气得,但又无可奈何。 这笑话虽然有点过分,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因为现在确实有不少人,对汉字的笔画、结构并没有认真地练习过,看到别人写个“曹”字,随便一笔带过,也跟人家一样写,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字其实是不同的——当然,他们可能也认得这个字。 曹全碑属隶书,字形较为规整;而《礼器碑》则属楷书(亦称“汉隶”),字形较为舒展。 如果把两碑放在同一幅纸上,其差别就会一目了然了。所以如果只凭印象写字,很容易写得雷同,如“曹”或“操”等字。 再拿王献之的行草来说吧——“永和十一年三月八日,王献之死。” 这里的“王献之”三个字,如果只用眼睛看,恐怕很多人就会写成这样: 或者这样: 王献之的“王”字,有四点的,也有无四点的;他的“献”字,有短横的,也有不划短横的。
其实呢,正确的写法是这样的: 这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也是晋代名士裴楷的女儿裴素娥所写的。她自幼好学,善文章,工书画,尤其是隶书,更是当时第一流水平。她的“王”字,四点底都改作横勾,“献”字加短横。这就是因为王献之的“献”字,右边的“献”字结构与左边的“王”字结构不一致的缘故。如果不加修改,便成了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