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绿色分几种?
在说绿色之前,先说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颜色是自然光与矿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颜色的变化是有一定波长的,而我们肉眼能感受到的颜色其实是很有限的(比如说紫色,如果不用紫外灯照射的话,一般人根本感受不到1000nm以下的细微差别)。 所以对于无色翡翠来说,它没有底色,只有光线强弱的改变带来明暗的变化;而对于有色翡翠来说,它的颜色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底色的影响,二是色根的影响。 其中:
1、底色通常有两种:灰底和蓝底,而这两种底色的形成原因不同,灰底的成因是由于岩石中的矿物质呈细脉状或团簇状分布,且相互重叠,使得光线不能很好地穿透,这样在视觉上就形成了灰色的底子;而蓝底则是因为矿物颗粒间排列紧密且整齐,光线不能发散,所以从正面看颜色比较浓艳且有质感,而从侧面看过去就会看到一条线,这种现象也被称作“结构光”。
2、色根是指色彩由浓渐淡的亮色调条纹或点阵,它是颜色分布的主体部分,其形态多种多样,例如条带状、云雾状、丝状、斑点状等等。 从上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翡翠,都可以看出明显的色根,只是有些很明显,有些很隐匿,需要仔细辨认才能发现。
接下来进入正题,来说说绿色的种类及其形成原理。
在天然翡翠当中,绿色是最常见的颜色,也是价值最大的一种颜色,因此了解绿色的形成机理对于理解翡翠的价值评判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绿色的形成,目前行业内普遍认同的解释是:由于铬离子(Cr3+)致色。因为铬离子具有异极性,会优先占据晶格的某个位置,而当铬离子达到饱和状态时,多余的铬离子就会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在主矿物晶体表面包绕着一层红色的氧化物。当这层薄薄的氧化膜受到摩擦等外力作用时,其中的红色氧化物会被磨去,这时候绿色的矿物本体就会暴露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新买的翡翠有时会带点发红的原因。
不过上面所说的只是绿色形成的理论依据之一,实际上要形成绿色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铬离子的浓度高于饱和浓度,且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这样才能保证颜色稳定下来。 而要想使铬离子达到高浓度的状况,则需要外界提供可溶性铬盐。所以在自然界中,含有铬离子的溶液遇到有机物(如腐殖酸、蛋白质等)时,就可能将其中的铬离子吸附而带上一层绿色。而这种绿颜色的深浅则会根据铬离子浓度的高低以及吸附状态的差异而有不同。
为了便于区分,可以采用浸油的方法来处理。比如将无色的透明水晶放入浸泡过的液体中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这个时候水晶可能会带有黄色的痕迹,说明液体的颜色来自染料或者有机质;而如果是在浸泡过程中水晶逐渐变成了绿色,而且绿色越深说明金属离子含量越高,那么这种绿色就要小心了,因为它可能是经过酸洗后导致的,这种酸洗可能只是轻微侵蚀,也可能把内部的铁质腐蚀出来而形成黑色的点状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