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企为什么多?
先引用一句邓小平同志的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拖拖拉拉”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最大的特区,深圳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这个成就的取得和特区的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经济特区条例》,设立经济特区;3个月后,又作出决议,批准将汕头经济特区扩建为汕潮揭经济特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是国内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全球经济从滞涨走向腾飞的时期,两个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既需要承担带动整个华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新体制的重任。
在此历史阶段,任何企业(包括各类所有制企业)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都应当得到尊重和支持。所以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从深圳各种类型的企业数量都可以看出来。
当然时间发展到今天,各类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再如以前那样宽松。尤其是政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土地等要素供给上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也开始实施监管和调控,不同企业经营环境差异逐渐缩小。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目前深圳各类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依然最多且最活跃。究其原因除了早期政策的优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化程度高。因为市场机制是调节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而民营经济因为其“产权明晰”“反应迅速”的特质能够更高效的适应市场并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尽管进入21世纪之后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约束但民营企业凭借其天生的“市场基因”仍然能够在夹缝中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